十三五時期旅游業特點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十三五時期
導讀:十三五時期旅游業特點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十三五時期 1.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十三五時期 2. 十三五規劃關于旅游方面 3. 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是什么 4.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 5. 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6. 旅游業十三五規劃主要內容 7.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8. 十三五規劃旅游發展目標 9.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10. 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1.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十三五時期
2016年12月7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未來五年我國旅游業發展的行動綱領。旅游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發展規劃,屬史上首次。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旅游業發展要實現四大目標。一是旅游經濟穩步增長。到2020年,旅游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游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二是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以上。三是人民群眾更加滿意。“廁所革命”取得顯著成效,旅游交通更為便捷,旅游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帶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實,市場秩序顯著好轉,文明旅游蔚然成風,旅游環境更加優美。四是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續增長,出境旅游健康發展,與旅游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
2. 十三五規劃關于旅游方面
要想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樹立鮮明的主題旅游形象,實現文化資源保值增值,必須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創意、設計和開發,沿歷史發展脈絡,融入蒙古族原生態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以新型的旅游產品為載體挖掘特色文化資源,設計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特點的文化旅游產品;要進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點景區的文化潛力,對發展條件好、潛力大的景點景區,以迎合當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現景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民族風俗習慣、地域文化特色等,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將其打造成引領內蒙古文化旅游發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題突出、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從不同層次向外界展示和宣傳全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要引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熱點地區建設,以名鎮、名街建設為重點,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產業集聚區。另外,我區文化旅游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旅游體驗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存在既重復又割裂的現象,品牌效益難以發揮。只有將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進行優化重組,才能使文化旅游產品形成互補優勢,形成優質文化旅游產品鏈;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資源共享,才能滿足游客對文化內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個區域的旅游經濟水平。因此,有必要對全區文化旅游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根據文化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特點,發揮規模效益和聯動效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旅游產業的創新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要注重提高從業者的文化素養,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創意,把體現人文關懷、提升文化內涵貫穿于旅游的全過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樣的旅游載體,發揮政府的引導功能,拓寬游客的參與領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文化元素貫穿其中,讓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一同肩負起我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使命和責任。當前,內蒙古旅游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雄厚的產業基礎,獨特的資源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十三五”宏偉藍圖的徐徐展開,我區必將迎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春天。
3. 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是什么
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
1、發展鄉村觀光旅游要有較豐富的農業資源基礎。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 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交通運輸、通信、文教和衛生等農也基礎設施等。
2、發展觀光農業要有較豐富的旅游資源。觀光農業的開發與本地旅游發展的基礎密切相關。旅游發展條件良好的地區,其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大量的游客,才會有較多的機會發展觀光農業。在分析區域旅游發展基礎時,應著重考慮旅游資源的類型、特色、資源組合、資源分布及其提供的旅游功能,同時注意外圍旅游資源的狀況。
3、發展觀光農業要有較明確的目標和市場定位。觀光農業是按市場動作,追求回報率的,任何觀光產品都應該具有市場賣點。就我國當前發展趨勢來看,觀光農業主要客源為對農業及農村生活不太熟悉又對之非常感興趣的城市居民。因此,觀光農業首先應當作為城市居民休閑的“后花園”,即市民利用雙休日、假期進行短期、低價旅游,作為休閑娛樂、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4、發展觀光農業要有明確的區位選擇。區位因素與游客數量具有正相關關系。成功的觀光農業園應該選擇以下幾種區位:一是城市化發達地帶,具有充足的客源市場。二是特色農業基地,農業基礎比較好,特色鮮明。三是旅游景區附近,可利用景區的客源市場,吸引一部分游客。四是度假區周圍,開展農業度假形式。
4.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基本原則
首先要考慮當前政策和行業前景: 國家旅游局局長在2017年全國旅游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努力實現4A級以上旅游景區實現WiFi、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全覆蓋;在十三五旅游業規劃中,明確將旅游業定為五年重點發展項目; 其次要考慮加盟對象,利潤如何取決于你加盟景區的資質和加盟對象的合約:需要考察好目標景區,主要看景區的每年人流量,人均消費等等; 還有要考慮選擇好的加盟方;需要包含多種產品,且鼓勵加盟政策,比如驢跡、岳圣,景區產品較多,正開拓市場,政策上扶持代理; 還要要考慮代理景區后期維護成本。
加盟一定要實地進行考察再做決定。5. 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該項目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符合國家旅游發展規劃的要求,符合山東省“十三五”規劃、淄博市“十三五”規劃和旅游業總體發展規劃的要求,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淄博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旅游發展規劃,適應旅游事業發展的需要,對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促進淄博市旅游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具有積極有益的作用
6. 旅游業十三五規劃主要內容
旅游業發展的路徑包括:
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產業旅游化。
全域旅游強調旅游業在區域統籌、城鄉一體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強調旅游業在整個區域產業結構的突出地位,應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達到旅游業帶動,甚至統領經濟社會共同發展。具體內容是:旅游與農業、工業、林業、文化、體育、醫療等相關產業和行業融合發展、相互滲透,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各要素配置完善,旅游產業鏈長,產品附加值高。旅游業對投資、稅收、就業等的綜合帶動和促進作用強。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從規模增長型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轉變。
旅游戰略地位確定, 部門共同參與。
全域旅游強調旅游目的地全社會、各部門積極參與旅游開發、建設、管理的? ?程中。這首先是旅游業在縣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確定,旅游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好,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較高,部門聯動、協調配合較好,支持旅游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扶持力度較大,形成全社會發展旅游的共識。其次是旅游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規合一。 “
市場監管有力, 游客游程通暢 。
全域旅游強調從游客進入目的地開始,一直到游客離開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的全程保障。要強化監管,加強旅游執法力度,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建立旅游資源承載力和游客總量管控機制,以及高峰期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營造優質的旅游環境。完善安全保障與救助應急管理系統,建立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全覆蓋的,集旅游資訊、風險警示、旅游投訴、執法監管、應急救援、旅游保險等于一體的旅游風險保障體系。
游客滿意度高, 享受有品質的服務。
居民的熱情好客和對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直接影響當地的旅游形象。
全域旅游強調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旅游環境的理念, 居民與游客實現有機融合,強調游客的深度全程體驗。外來游客不僅觀賞當地的自然風光與風土人情,更要深度參與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感受當地居民的生活態度,融入當地的日常生活環境。因此,居民的熱情好客和對本地生活的自豪感、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直接影響當地的旅游形象。必須大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推動當地人積極參與旅游開發,提高當地人對本地旅游資源和旅游形象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從而全面滿足游客旅游體驗及地方文化,全面提高游客的滿意度。
7.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1+1+N”創新體系,第一個“1”為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秦創原全省創新驅動總平臺,第二個“1”為總體布局,建設“一核三區多園”西部創新高地,“一核”為西安絲路科創中心,“三區”為關中協同創新走廊、陜北能源革命創新區、陜南綠色循環示范區, “多園”是多個創新型園區,“N”是實施八大創新工程和41項重點任務。八大創新工程分別為源頭創新提升工程、新興產業發展工程、傳統產業升級工程、數字陜西建設工程、創新企業培育工程、創新人才引育工程、體制機制創新工程、創新生態優化工程。
8. 十三五規劃旅游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同舟共濟、砥礪前行,“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
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占全球經濟比重達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預計“十三五”期末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標志著我國向高收入國家水平又邁出堅實一步。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 ?增長39.9%,1.4億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50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居世界第二,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高,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強大國內市場加快形成,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重點領域有效投資合理擴大,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為14.4%,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近4年年均增速高達19.4%,成為助推服務業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2016—2019年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到2020年末,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任務可以如期實現,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得到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74.9%,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金融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
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逐步提升,都市圈建設有序推進,特大鎮設市取得突破,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6%、比2015年提高4.5個百分點,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老少邊貧等特殊類型地區加快振興發展。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質量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和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扎實起步。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球排名大幅提升。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顯提升、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價格市場化程度超過97%。國資國企改革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減稅降費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政策效應明顯,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
開放型經濟? ?格局加快構建。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累計與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到2020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2.9萬列。外貿發展穩中提質,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9年達31.5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及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保持快速增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成為內地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引進來”和“走出去”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138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1106億美元,中國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穩步“走出去”。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個百分點,家電全面普及,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達35.3輛。初步構建起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2016—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5378萬人,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2016—2019年全國棚戶區改造開工累計2157萬套,2019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9.8和48.9平方米。教育現代化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7年。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惠及全民,2019年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超過99%。健康中國建設扎實推進,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居民平均預期壽命2019年達77.3歲,比世界平均預期壽命高近5歲。
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化了對做好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持戰略定力、采取正確策略,堅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今后,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切實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更加自覺地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時期,為滿足? ?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十三五”時期,圍繞適應把握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我們一方面堅持以穩為主,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在關鍵領域著力求進,努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進入新發展階段,要繼續堅持穩字當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同時要積極進取,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十三五”時期,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發展難題進一步破解,發展優勢進一步植厚。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十三五”時期,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我們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積極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斷提升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以新供給引領、創造和拓展新需求,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推動我國發展的根本動力。“十三五”時期,我們圍繞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推進高水平開放,經濟發展的內需潛力、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持續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善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十三五”時期,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我們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9.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主要? ?容
1、旅游規劃應上升為頂層設計新常態下,旅游產業依托其綜合性帶動作用,已成為引領消費產業發展、引導區域經濟騰飛的引擎產業,80%以上的省區市已將其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因此,旅游的發展亟需超越傳統職能架構與工作目標,制訂國民旅游的公共政策、國家行政資源的支持與管理政策等對接國家頂層設計的戰略措施。
2、大眾度假時代將全面來臨隨著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旅游成為大眾消費品,“帶薪休假”的加快落實,也促使旅游需求進一步釋放,以養生、養老、避暑避寒等為特征的休閑度假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這將對經濟結構形成復合型帶動效應,并催生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
3、旅游將走向多產業融合之路旅游業是一個跨產業的消費構成和多產業融合的綜合結構,涉及傳統旅游業、國家公共政策以及交通、商業、農業等關聯產業。旅游吸引物帶來游客聚集,游客聚集形成消費聚集,消費聚集帶來產業聚集,最終形成集多重功能于一體的產業聚集形式和載體。
4、旅游將與產城一體化深度結合旅游通過“消費搬運”,構建了食、住、游、購等綜合性終端消費經濟鏈;形成了帶動本地產業發展的泛旅游產業集群;帶來了居民收入增加、城鄉差距縮小、城市品牌提升等利益;帶動了周邊土地升值。可見,旅游產業為區域發展提供了產業、就業、環境、服務和居住五大支持,這也決定了其將成為產城一體化的最優選擇之一。
過去的旅游地產更多強調的是占據旅游資源,擁有美景即可,而現在的旅游地產更加強調投資價值。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旅游地產就等于同時投資了觀光游和休閑游兩個市場,因為旅游地產產品一般會臨近風景區,可以為客戶提供觀光游服務,所以,旅游地產投資是雙向的。我們更鼓勵地產投資進入旅游地產市場,我們覺得風險相對較低。”
5、旅游對扶貧的意義重大中國經濟在不同區域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而旅游恰恰是為落后區域和發達區域尋找平衡的最好工具。它把經濟較發達、消費能力強的客源區域的人群,搬運到旅游產品供給較好,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旅游目的地。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例,將城市的消費力轉化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力,為民生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注入血脈,實現旅游扶貧。
6、“互聯網+”讓旅游進入全新局面旅游是移動生活,互聯網與旅游的結合,極大地激發了旅游成為生活體驗的主渠道,并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觸動的爆發力。互聯網時代,旅游傳播力大幅提升,線上線下形成順暢的溝通網絡。“互聯網+”下的旅游大數據、O2O等資源及理念,為旅游產品創新、商業配套調整、全方位精準整合營銷、完善的客戶服務系統構建等提供了參考與依據。
7、區域聯合應是重要發展方向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四大區域發展戰略,將對旅游的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十三五”時期的旅游發展,應把握區域聯合的機遇,借助互聯網與高鐵快速發展的東風,超越以往僅在路線和產品方面的合作,走向互聯互通、文化融合、品牌合作、資源共享的新階段,真正實現“1+1>2”的效果。
8、旅游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轉變與升級,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成為重點。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旅游的生態效應將得到極大的發揮,尤其表現在對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建設中。
10. 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高端品質游走向大眾
當下,我國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民消費為基礎的大眾旅游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占據主體,而小康旅游正在快速興起,二者將統一在高品質旅游當中。
可以看到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進入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過渡的新階段。這為文旅發展拓展了空間,也對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即產品多元化、消費場景化、產業數字化、服務品質化、秩序規范化。因此,在新形勢下,旅游企業應服務國家大局、強化文化引領、加強先進科技應用、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著力發展高品質旅游。
二、紅色旅游迎來高潮
據文旅部統計,2020年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超過1億人次,整個“十三五”期間,紅色旅游出游人數保持穩定增長,在全國國內旅游市場中維持在11%以上的市場份額,紅色旅游的規模和熱度不斷攀升。而2021年適逢建黨100周年,紅色旅游必將迎來新一輪高潮。
事實上,近兩年很多紅色旅游景區進行了深度開發,通過融合化、創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將革命歷史運用聲音、動畫、數字互動等科技手段還原,使紅色旅游由靜態向動態轉型,使紅色旅游產品從“單向輸出”向“寓教于樂”轉變,使游客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創造出《延安延安》等紅色演藝精品、井岡山AVR紅色體驗館等場景體驗。紅色旅游景點被打造成精品景區的同時,紅色旅游的概念也日漸深入人心,游客群體開始出現年輕化、家庭化的發展趨勢。
三、鄉村旅游持續升溫
在近期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后疫情時代,山清水秀、生態優美的鄉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吸引力。根據《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將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
鄉村旅游正迎來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從宏觀政策角度來說,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開,意味著大量政策資金會投放到鄉村,用以改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鄉村旅游產業環境會快速而普遍地提高。從消費群體角度來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城市居民群體的基數正在迅速擴大,鄉村旅游潛在需求持續增長。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鄉村旅游正不斷推出自然觀光、親子陪伴、健康養生等類型服務項目,提升鄉村民宿品質,開發鄉村美食、夜間游覽、主題研學等產品。
四、“近處的風景”惹人眼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對長途出游仍有顧慮,而且長假期間大多數中小學校仍然對學生的出行進行限制約束,也就導致了很多家庭不能遠游,這就使得人們有時間對短途周邊游和本地游進行深度挖掘,“重新發現周邊和家門口的美景”就成為了一種新趨勢。
隨著近年來休閑旅游的不斷發展,周邊游模式已獲得了足夠的市場認同與推崇,持續數年的高速增長需求所帶來的軟硬件設施以及服務的完善化,讓這一模式已經能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而本地游的深挖,又能讓本地居民更好地體驗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數。短途周邊游和本地游將是后疫情時代,市場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選擇。
五、小眾目的地成“新寵”
后疫情時代,那些曾經被游客忽略的、小眾的隱秘目的地,正在被更多人挖掘出來。它們在自然風光、文化內涵或者深度體驗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沒有傳統景區的人擠人,因而其旅游體驗自然更好。
尤其是當游遍全球、旅行經驗豐富的游客們回歸“國? ??游”時,他們更期待發現那些不曾出現在主流視野中的目的地,這些“小眾”中蘊含的隱秘、新鮮、深度的體驗恰恰可以為這群游客帶來靈感,成為大家實現疫后“旅行自由”的重要選擇。
六、體驗型產品備受追捧
疫情之下,安全出行成為游客考慮的重要因素。一家一團、三五好友的小團甚至兩人成團的小團游,因為具備更安全、私密、自由等特點,逐漸成為旅游市場的新趨勢。攜程數據顯示,元旦私家團選擇率占跟團總人數的比例,從去年的10%提升到30%,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安全游“買單”。
與此同時,游客們對目的地的新玩法和游玩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滿足于只是“打卡”和蜻蜓點水的體驗,因此更加個性化和私密化的定制游、深度游等體驗型旅游產品必將受到更多認可和追捧。與傳統跟團游相比,選擇這類產品的游客可以完全自主選擇旅游的時間、線路、內容、出游方式、出游伙伴、旅游服務方式、服務商以及支付方式等,呈現出主題化、小眾化、深度化、隨意化、碎片化、可調化的消費特征。
七、智慧旅游花式升級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讓旅游目的地從線下走上云端;直播催生的“云旅游”和“網紅帶貨”成為文旅企業搶灘的“新藍海”;互動性、沉浸式、立體化的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當代藝術的融合,又極大地豐富了旅游產品體系;免接觸服務、“一機游”平臺模式正加速推動智慧景區的建設。
新的一年,科技正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持續賦能旅業,為游客帶來更多耳目一新的體驗。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變得成熟,我們有理由期待,旅游行業將變得越來越智慧,智慧旅游將成為未來旅游市場上的主力軍,為傳統旅游行業融入更多的智慧。
八、預約旅游快速降臨
以前人們去景點玩是“說走就走”的即興游,在如今疫情防控的常態背景下,“景區門票預約制”成為了文明出游的新趨勢。近日,國家有關文件強調指出,國有旅游景區應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線預約預訂服務。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旅游預約時代正快速降臨。
事實上,旅游預約制在國外的落地已相當成熟,而疫情只是催化了國內的這一過程。對景區和游客來說,常態化的預約制是一種雙贏:在保護景區文物和自然資源的同時,讓游客獲得更安全、更有尊嚴的游覽體驗,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2021年,有形的景區門閘和無形的預約渠道爭奪戰進一步激化,將拉動博物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同步實現在線預約服務,預約旅游成為人們旅游消費的新形式。
九、綜合營銷成引流法寶
2020年,從攜程BOSS直播帶貨到“甜野男孩”丁真走紅,從《隱秘的角落》帶火湛江文旅到《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綜藝營銷,文旅行業各顯身手,借助直播、短視頻、影視綜藝節目等營銷載體,與文化媒介跨界融合,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旅游營銷成績。
Hash:666c6170b2f8ab081ff0870002e6202e7a0c29cb
聲明:此文由 飛舞九天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