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處的考古發現,終于讓國際承認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中國人都聽過一句話:"中華上下五千年"。然而,你是否曾對這句話稍稍進行反思——所謂"五千年"究竟從何而來?
不妨用另一種人盡皆知的說法對"五千年"進行解釋: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兩相結合,再換種說法,便是——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的歷史,就是說,中華之"五千年"是從中國境內產生"文明"之時算起的。這既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內涵,也是"中國乃文明古國"的依據。
那么,我們如何證明中國境內在五千年之前就有"文明"呢?在國際上,這是個飽受爭議的問題,中國人動輒將"五千年"掛在嘴邊,然而,外國人甚至只承認中國在商朝——公元前1600年以后的歷史是"文明"的歷史,這段時間只有3600多年。
直到上個世紀,隨著一處考古發掘的進行,國際終于承認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01.何為"文明"
若欲證明五千年前的中國已進入"文明時代",那么,首先要搞清楚,何為"文明"。
如果以中國境內人類存在的年代為限,那么,在100萬年之前,中國就不再是"動物世界"(比如眾所周知的元謀人)。然而,我們可以說中華文明有一百萬年之久嗎?顯然不可以。單憑感覺,就可知"文明"二字絕不與茹毛飲血、采集狩獵的時代有任何相關性——文明產生之前的時代被稱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或"洪荒時代"。
從定義上解釋,"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在西方,有很多用來衡量"文明"產生的指標,比如是否有社會分層、城市、國家、文字和金屬的出現等。西方人為何承認商朝是"文明"時代?因為商朝有殷墟——城市,有甲骨文——文字,有青銅器——金屬,有奴隸——社會分層。這些都明顯區別于"野蠻",是"文明"時代的標志。
02.外國人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質疑
比較確定的是,在五千年之前,世界已經有三個地方進入"文明時代",分別是埃及、西亞和印度——也就是另外三個文明古國。這是因為通過考古發掘,人們可以證明這幾個地方在五千年前就存在比較成規模的國家。
那么中國如何呢?
以往,中國人稱中華文明在五千年左右,其實僅是個約數而已,即便是將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朝代——夏朝計入,中華文明史的長度也僅在4100年左右。何況,因為缺乏考古發掘的支撐,外國人一直對夏朝的國祚,社會形態,甚至存在與否持懷疑態度。
2004年,旨在尋找中國文明起源處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啟動。在這項工程的推進中,靈寶西坡遺址,襄汾陶寺遺址,登封王城崗遺址等六處考古發掘相繼展開,這些遺址包括宮殿、祭臺、玉器、牲口棚圈、田地和農作物等,呈現出層次相當豐富的社會面貌,絕非野蠻時代。
據考古專家推斷,這些遺址很可能與傳說中的堯、舜、禹等上古先王有關,十分容易讓人產生年代的距離感。然而,即便如此,這些遺址的年代卻被證明僅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距今尚不到五千年。
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在位于長江三角洲的良渚遺址中發現了一座古城,并將其命名為良渚古城。
在古城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玉器、陶器、木器、骨器以及涂漆器皿等,這說明古良渚人的生活已經超越了石器時代的古拙樣貌;而在古城中心的高地上發掘出的宮殿則存在社會分層的標志;在河道周圍,則有古良渚人鋪筑河岸,修建籬笆的痕跡,這意味著古良渚人已經在為追求安全和舒適而改造自然環境;此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刻在各式陶器上的六七百個符號,當這些符號集中出現時,甚至可以大體解讀出其含義,據猜測,這很可能是文字的前身。
可見,這座古城擁有一個"文明社會"所應具有的元素。根據碳十四測年,良渚古城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經過對比,可知古良渚人的生產力,農業技術,城市規劃等皆不亞于同時期的另外三個文明古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通過考古發掘而得以更為實在的證明。由此,國際主流學術界基本承認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說法。
Hash:9abca5fb70938336b818d49b634f0fa8ee725fbb
聲明:此文由 天下3小天天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
相關推薦
-
中國最大的考古游輪 中國最大的考古游輪在哪里
中國最大的考古游輪 中國最大的考古游輪在哪里 1. 中國最大的考古游輪在哪里2. 中國最大的游輪有多長3. 我國最大的游輪4. 中國哪里有游輪5. 中國著名游輪6. 中國哪個地方有游輪7. 中國目前最大的游輪8. 中國最大的考古游輪在哪里建造9. 中國制造的最大的游輪10. 中國最大游輪船
-
中國考古成果在《科學》發表:中國早期古人類可能是中歐混血!
3月3日,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中美共同研究的、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文末附英文原文),研究結論認為“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發現的距今10多萬年前‘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然而,鳳凰網在報道時直接用了“考古大發現:中國人是中、歐遠古人類的后代”為標題,已經歪曲了該科研成果結論,在這里嚴重鄙視一下。究竟這篇文章有
-
中國考古人回望自主考古出發地
山西運城舉辦“紀念中國考古100周年暨西陰遺址考古發掘95周年”學術研討會。李新鎖攝中新網運城9月23日電(記者李新鎖)95年前,中國考古學先驅李濟、袁復禮等人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發掘西陰遺址,成就首次由中國人獨立開展的考古發掘。9月23日,中國考古界人士齊聚運城紀念先驅,傳承中國考古學術精神。當天下午,山西運城舉辦“紀念中國考古100周年暨西陰遺址考古發掘95周年”學術研討會。
-
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公共考古講座(上)
公共考古講座——第一講講座題目:太平公主的權力觀——上官婉兒墓和薛紹墓的考古學比較主講人:李明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講座時間:2021年10月17日(周日)下午14:30-16:00講座地點:三門峽市實驗中學體育館會議室指導單位: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單位: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承
-
考古新書 | 《遠方圖物:早期中國神靈考古探索》
《遠方圖物:早期中國神靈考古探索》王青著定價:88元本書簡介本書以早期中國的神靈考古為主題,共收入論文20篇。“早期中國”是我國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始于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下至商周時期。本書以考古出土的玉器和鑲嵌銅牌飾為基本素材,并結合古代文獻記載,集中探討了早期中國的神靈崇拜及其演變歷程,深入探索了這一歷史階段宗教信仰和藝術傳統的形成過程。本書還詳細還
-
中國百年考古中的三張面孔
中國百年考古中的三張面孔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李長需如果沒有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三門峽市的召開。我們或許還沒有意識到,中國現代考古學已經走過了整整100年。從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澠池仰韶村挖下第一鏟,發現與磨光了的石器共存的彩陶,并命名為仰韶文化起,到經過山西夏縣西陰村、北京西郊周口店、河南安陽殷墟、山東歷城城子崖、陜西寶雞斗雞臺等,以及新中國成立
-
中國考古百年|重慶考古起點何以在鹽井溝遺址?
今年是中國考古事業起步發展100周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近日舉辦了“重慶考古百年圖片展”,呈現了重慶考古的起點——1921年鹽井溝遺址的發掘?鹽井溝遺址的發掘與周口店遺址有聯系,與中國古人類的早期探索相伴相行,其發掘者與中國考古學誕生地——仰韶遺址的發掘者關系密切。安特生和葛蘭階,一個是地質學家,一個是古生物家,現代考古學的兩大基礎支柱——地層學和類型學,正是從地質學和生物學中借鑒并發
-
重構中國上古史的考古大發現
20世紀20年代鄭州春秋戰國時期鄭韓故城的確立以及隨后一系列墓葬、祭祀遺址、作坊遺址的發現,展現了諸侯國恢宏燦爛的歷史。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重要考古發現。圖為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黃景略等專家在鄭韓故城考古現場考察。2000年發現確立的鄭州古城寨古城是城墻仍屹立于地面的龍山文化城池。城內的廊廡建筑遺存是中國宮殿建筑的源頭。被評為全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圖為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
-
金石千年,考古百年!中國考古這門學問經歷了什么?
1921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看著學生寄來的陶片,摩挲許久,終于下定決心,啟程前往河南仰韶村。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次的踏查發掘,徑直挖開了中國現代考古的大門。安特生(J.G.Andersson),瑞典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在書房什么是現代考古?用浪漫一點的詞匯來描述,一把手鏟,一本筆記。幕天席地中,經手的已經是幾十萬年前的秘密。田野考古現場圖源:新華社攝影:王笑寒
-
清水河縣后城咀石城列入“考古中國”重要考古成果
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后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內蒙古后城咀石城基本確定了由甕城前通道、甕城壕溝、甕城、甕城城門、城門組成的半月形防御體系,其甕城是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御體系
-
“考古中國”公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湖南2處遺址在列
會議現場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后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七星墩遺址2020年發掘區航拍照片)(孫家崗遺址M307葬具朽痕——獨木棺壓于陶器之上)“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過對古文化遺址有重點地進行系統
-
山東考古多點開花 大辛莊遺址等被列為考古中國項目
2021年4月1日上午,2020年度山東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在濟南開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年山東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各個階段均有突破性進展,大辛莊遺址等項目為被列為“考古中國”項目。據介紹,2020年考古發掘涉及的地區范圍廣,涵蓋了濟南、濟寧、棗莊、菏澤、臨沂、聊城、德州、淄博、濱州、東營、濰坊、煙臺、青島、威海、日照所有地區。山東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地下考古工作持續進展,水下考古
-
考古視野下的中國上古時代水利(上)
考古視野下的中國上古時代水利(上)圖1本文刊登于《中國水利報》2020年6月4日第6版據《管子·水地》記載:“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水是萬物之源,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處。水利歷史悠久,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在同水旱災害作斗爭,從遠古時代的大禹治水,到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良渚文化,治水伴隨著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連綿不斷的腳步,一路走來,顯示出其在文明進程中
-
董新林:中國考古視野中的鳥居龍藏
鳥居龍藏(ToriiRyuzo)是日本著名人類學家、考古學家。他一生擅長田野調查,著作頗豐,享譽中外。鳥居龍藏對亞洲人類學的影響可謂彌久深遠,但是在中國,他更為人所熟知的學術研究是在考古學領域。鳥居龍藏于1870年(日本明治三年)4月出生于日本阿波國(四國)德島市。他小學二年級輟學,自修小學和中學課程。16歲參加東京人類學會。18歲初識日本人類學界泰斗坪井正五郎,并得到坪井鼓勵,同年創
-
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3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舉辦的“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浙江余姚市井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鞏義市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北武漢市郭元咀商周遺址、寧夏彭陽縣姚河塬西周遺址、新疆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唐代烽燧、青海都蘭縣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因每年選出6個項目而被俗稱為“六大考古新發現”。自2002年創辦,它已成為考古界的重要獎項之一。浙江余
-
“考古中國”最新進展!“南陽黃山遺址”重要考古成果在京發布
玉鉞、玉琮、耳珰、玉錛……穿越5000多年前中國的專業玉石器制造場逛一逛,能見識到不少寶貝。日前,河南省南陽市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石器生產作坊,其中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3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玉石器生產作坊址7座。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大遺址。圖為河南南陽黃山遺址部分發掘現場航拍圖(2019年6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
中國考古百年|當年的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史前考古調查
南水北調是舉世矚目的一項特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為了這項宏偉工程的建設,水利科技工作者奮斗了幾十年,確定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路線的總布局。考古工作者為搶救珍貴的古人類、舊石器、古脊椎動物化石和歷史文物,在調水之前對東線和中線的文物進行了調查與發掘。到目前為止,考古工作者在丹江口庫區共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100處,其中含手斧的舊石器遺址有32處。在這些遺址中發現了大量重型工具,主要石器類型有手斧、砍砸器
-
《一個考古人的日記》 | 記錄一個時代中國考古學發展的縮影
對于普通人來說,考古是個遙遠陌生、神秘高冷的專業領域。近年來,隨著一系列考古文博節目的推出,越來越多的國寶從博物館走出來,經過考古工作者的專業解讀,成為新晉“網紅”。在專業人士眼中,考古是一個神圣又嚴謹的工作。“研究過去,正視現在,走向未來。”很多歷史都是文獻研究,而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研究更多依靠考古。除了田野調查、考古發掘,以及后期文物整理修復之外,考古工作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容?在《一個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