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紀念中華民族近代英雄的豐碑——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
一座紀念中華民族近代英雄的豐碑
自古上海就有“三月三,上龍華,看桃花”的傳統民俗,但是魯迅先生卻說:“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而我是不去的,也有屠場,我有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那幾個青年朋友正是1931年犧牲在龍華的左聯五烈士——李求實、柔石、殷夫、胡也頻、馮鏗。
24烈士多媒體劇場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1933年,魯迅先生仍放不下心中的痛,又寫下《為了忘卻的記念》,哀悼左聯五烈士,“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龍華,一個灑滿烈士鮮血的場所,早在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就給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函,要求按照老同志的回憶和烈士家屬提供的線索,尋證、查找1931年2月7日深夜被國民黨秘密集體槍殺的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實等24位烈士。1950年清明節那天,在龍華烈士陵園遺址紀念地附近人們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遺骸,還有不完整的碎骨、殘缺不全的鐐銬以及銀幣、銅錢等數枚。其中有一件尚未腐爛且留有子彈孔的羊毛背心,就是左聯五烈士之一的馮鏗一針一線為丈夫許峨精心織成的,盡管許峨十分喜歡,但他執意要馮鏗穿上御寒。而就在1931年最冷的冬日里,馮鏗被捕了,帶著她與丈夫之間深厚的愛,她抵御住了嚴寒和比嚴寒還冷酷的敵人,直到那從黑暗深處射出的無情的子彈將這真愛洞穿.....蒼天有淚,許多年后,正是這一件羊毛背心,讓許峨認出了馮鏗,龍華24烈士也同獲昭雪。經時任上海市長陳毅確認,龍華成為革命歷史紀念地。
龍華烈士陵園
同樣,在原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舊址男牢的墻壁上,曾留下這樣的歷史詩篇:“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大批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曾在這里被監禁和殺害。鐵鐐響起的長巷,陰森幽暗的牢房,見證了羅亦農、趙世炎、惲代英、鄧中夏、陳延年、彭湃、楊殷等共產黨員的錚錚鐵骨。
重溫歷史瞬間,沉淀記憶永恒。英雄在奮爭中與龍華結緣,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人們深深懂得:有屬于國家、人民的民族精神,有無數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凝練而成不朽的龍華精神——祖國至上,無私奉獻,銳意創新。
無名烈士墓
從歷史深處走來,上海英雄故事仍在延續。如今,位于上海西南角,毗鄰古剎龍華寺,由鄧小平同志題寫園名、江澤民同志題寫“丹心碧血為人民”碑名、陳云同志題寫館名的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昔日的面貌。春日桃紅溢園,夏日百花競放,冬日柏翠梅香,四季松竹長青,凝結著中華民族獨特人文品格的松竹,構成了陵園優美的綠化環境。
紀念館
蒼松翠柏,桃樹鮮花,草坪火炬,這里安息著1700余位革命先烈,與日月同輝。紀念雕塑、龍華碑苑,英烈的詩文訴說著上海近百年來革命先驅為民族獨立和自由作出的悲壯千古的英勇事跡。
館內版面
紀念館內,煥然一新的《英雄壯歌——上海英烈紀念展》,緊扣“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勵后人”的主題,通過1500余張照片、400余件(套)文物、文獻,百余塊口述歷史、知識擴充、青少年互動等多媒體屏,21個多媒體互動展項以及百余件全國名家精心創作的國畫、油畫、雕塑、木刻、螺鈿、漆刻、玻璃刻畫等藝術品,配合朗誦、舞蹈等藝術形式,點亮了英烈的精神,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尋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館內版面
龍華,是祭奠革命先烈的肅穆之地,也是上海這座城市繼往開來的力量源泉之一。從戰爭年代到和平年代,一代代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祖國至上,無私奉獻,銳意創新,書寫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壯麗篇章,“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勵后人”,愿圣火長明,精神永續。
圖:李斌
Hash:2ff45169382ca5941ee6405492e26aafb1355bf1
聲明:此文由 東航傳媒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